双手掌握命运的密码
手温高低辨寒热
握手是大家熟知的礼仪。两人一握手,就能感受到对方的手温。中医对于手感辨证有四句口诀:“手掌长握热到烫,多是实热炎症伤;握久反而不觉热,多是体内有虚火。手掌握着像冰块,寒气游窜体内外。若是只有手指寒,心脏血管慢循环。”
手凉多吃生姜大枣
入冬后,很多人会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情况,女性更为多见。有时还伴随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可能是脾肺虚、气血弱、三焦经络不通畅的表现。
中医认为,脾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运化失常,导致身体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抗寒能力差。要改善这种症状,平时应多吃些性质温热、具有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猪肚、红枣、桂圆、糯米等。推荐一款生姜大枣汤,具有滋脾生津、益气和中的功效,对改善手脚冰凉很有效。此外,要加强锻炼,避免久坐或久站;睡前用热水泡脚等。
手热吃些黑芝麻和梨
有些人常会手心发热,有时还伴随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昏眼花、双目干涩、两颧潮红等症状,这可能和阴虚、血虚和食积有关。阴虚导致的手心发热多见于肾阴不足,可以多吃些滋阴的食物,如梨、黑芝麻等,忌食温燥的水果、调味品,如荔枝、榴莲、桂圆、花椒、肉桂等,也要少吃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
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血虚导致的手心发热,典型的表现是夏天手心热、冬天手脚凉,这类患者应注意补养气血。食积导致的手心发热多见于儿童,在治疗上应以健脾消积为主。
青筋体现淤痰毒
打过点滴的朋友都知道,输液针头都要刺入手背的“青筋”里。这些“青筋”实际上是静脉血管。如果静脉血管回流受阻、压力升高,“青筋”常常在体表凸起、曲张。血液回流之所以受阻,就是因为人体内的淤血、痰湿、热毒等物质不能及时排泄出体外,积滞于体内,渐渐地发于体表。您可以张开手掌看一看,哪些地方有“青筋”。
中医对于手掌青筋辨证也有口诀:“青筋出现莫慌张,仔细查看在何方。拇指根下肺气阻,中指根下心气伤。食指根下肝气滞,掌心若有肠不畅。”大家仔细观察青筋的位置,有助于初步识别疾患。
手抖可能是疾病先兆
一些手抖常是某些疾病的征兆,这种手抖在运动时可减轻或消失,安静的时候开始发病,如帕金森病。它往往从一侧手指抖动开始,缓慢发展,逐步侵犯同一侧上肢、下肢,继而另一侧出现类似表现,还伴有肌肉僵硬、酸痛乏力。写字越写越小,精细动作难以完成,动作迟缓,走路呈小碎步向前冲,面部缺乏表情。部分患者还有多汗、便秘、皮肤油腻等表现。
手麻警惕脑血管疾病
脑动脉硬化会减缓神经的传导速度,使脑的局部供血、供氧减少,并出现中枢功能障碍,可能引起手麻。手足麻木还有可能由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引起。颈椎病同样可以引起手足麻木。此外,还有一部分老人由于缺乏B族维生素,会引起末梢神经炎而造成手足麻木。
手干提示气血不畅
有的人秋冬季节手容易起皮、皲裂,这是气血不通畅的表现。当气血亏虚时,皮肤的养分不足,汗腺、皮脂腺的功能受影响,皮肤容易变干。尤其在寒冷天气下,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更容易受到影响,导致气血传递不足,皮肤抵抗力变弱,更容易出现干燥、皲裂的问题。手脚干裂患者在日常饮食上,忌食生冷食物,要注意补气养血,如食用桂圆红枣粥、当归汤等。此外,要注意皮肤护理,不要太频繁洗手、过度用肥皂,洗手后要及时涂抹护手霜。
手黏可能阴虚火旺
有的人手心脚心容易出汗,甚至一天到晚手心脚心都黏黏的,有时还伴有全身烦热、咽干口燥等症状。这可能是心肾阴虚火旺的表现。在治疗上,要滋肾阴、养心阴,同样要多吃能滋阴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可以用米醋加温水泡手泡脚,对改善此症状很有疗效。
清晨手指僵硬要当心
早晨起床感到手指僵硬,不能握紧拳头,活动不便,有时手指关节发生绞锁的现象,必须活动相当长时间后才会渐渐缓解,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晨僵有时不一定仅限于手部,其他关节和肌肉也可出现。晨僵时间越长,表明病情越严重。
手指弹响僵硬是腱鞘炎
腱鞘炎主要是慢性损伤与寒冷刺激造成的,最初表现为早晨醒来时患指发僵、疼痛,活动后消失;逐渐发展到醒来时有弹响的疼痛,活动1~2小时后逐渐消失;最后发展至展起时患指疼痛,终日有弹响。此病患者应禁用凉水洗手,避免寒凉刺激。
可用热敷缓解,热敷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强血运,改善局部僵硬;具体方法是:每日用温热水泡手指,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或在茶杯里装满热水,然后用手握住茶杯暖手,时间越长越好。
手上其他微小变化预示疾病
手掌上出现红斑点可能是肝炎或糖尿病;指关节肿胀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手背上起小的白色丘疹可能是胆固醇过高;指甲呈乳白色可能是肾脏或肝脏有病;手上出现红线可能是高血压、风湿病或心脏病;指甲上出现小白点可能是缺钙。
南宁牛皮癣医院咋样
防城港十佳男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