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兆毁灭性的自我攻击
这伤口来自一位抑郁症患者,只是手腕,已触目惊心,你能想象他们的全身有多少这样的痕迹,如果一个词可以形容的话,那就是“满目疮痍”了。
有一个病例让我记忆犹新:
女孩叫小雪,29岁。亲眼目睹前男友杀死自己未婚夫之后患上抑郁症,一年多来,病情时好时坏,住过好几次医院了。这次自杀被抢救过来后再次送来住院,当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手臂上那条伤疤,从肩头延续到手腕,深及肌肉,缝了四十几针。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她内心的孤独和绝望。
这回小雪变得和以前住院时不一样了,不再折腾着要出院,也没有用以前走极端的各种方式,就是安静地躺在床上,拒绝进食,要求输液。夏天三十几度的高温,说自己冷坚持盖上棉被。然后就在输液的时候,偷偷拔下输液针再次割腕了,幸亏医生护士们了解她,及时发现,并没有造成严重伤害。
在探视的时候,小雪向自己父亲哭诉,说自己想开了,不想住院了,甚至都和父亲商量以后如何手术不让手臂留疤的事情了。小雪父亲觉得女儿是想开了,所以不顾医生护士阻拦,坚决把女儿接出院。就在出院当天夜里小雪就跳楼了。十八层楼,没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
每每想起这个女孩,我就会陷入沉思,就是我们关于抑郁症患者绝望的心情到底了解多少,或者说我们关于抑郁症的思考其实需要一种专业的介入。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选择死亡?
在小雪写给父亲的遗书中说到‘我对不起他,没有我他就不会死,他当时一定很疼,我割伤自己,和他一起疼,用鲜血生命替自己赎罪。爸爸,我也对不起你,我什么都做不好,还拖累了你,只要我走了,你才会解脱......’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体验就是全盘自我否定,包括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戴着这种“灰色”的镜片来看待。他们否定过去,总是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对不起别人。他们否定现在,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家庭的包袱和拖累。他们否定将来,前途无望,度日如年,好像只有终结生命才能让自己得到彻底的解脱。所以,他们选择了死亡,但这并不意味着死亡是抑郁症的必然选择。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有什么特点?
抑郁症患者选择结束生命常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过程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出现自杀意念。轻者感到活着没有意思,觉得活着还不如死了好。重者会有明确地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的念头。
第二步是自杀计划。患者开始计划具体的方法、选择时间,考虑场所,如哪一种方法致死性更强,或哪一种方法痛苦小些;选择容易被人发现还是更为隐蔽的时间段和场所等。此时的危险性已经比仅有意念的时候大大增加了。
第三步是自杀准备或实施。所谓准备包括患者实际准备了用于结束生命的物质、工具、方法,或者到现场作了实际的考察。
如何知道抑郁症患者做好准备要结束生命了?
小雪的父亲就是没有意识到小雪自杀的危险信号,反而认为这是小雪病情好转,结果一步走错,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
抑郁症患者走极端的行为往往较隐蔽,因此,对病人的观察和看护尤为重要。要警惕以下危险信号:
语言暗示;
直接或间接的感觉和行为,如立下遗嘱、安排事物有条不紊等等;
突然拒绝治疗或病情突然“好转”;
出人意料的行为改变(如流露出厌世的想法,收集大量的药物,收藏刀、剪、绳等物品)。
通常发现这几种情况,家人或朋友要格外看护好病人,防止出现意外。
另外,还要小心抑郁症患者的凌晨自杀。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变化特点是晨重晚轻,早晨情绪低,晚上好转。而且睡眠特点是早醒,往往会比正常时早两三个小时。其醒后,由于情绪低落,会感觉到漫长痛苦的一天即将开始,不知道如何度过,因而此时结束生命的想法特别强烈。而此时,别人正处于熟睡之中,易疏忽,因此采取自杀行为的机会就相对较多,成功率也相对较高。
自杀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人数超过战争和自然灾害致死人数的总和。其中,近一半是抑郁症患者。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至少是13万,而其中40%的人患有抑郁症。当然,以上数字还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
人数如此之多,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抑郁症的诊治率低。首先抑郁症的识别率和就诊率现状并不乐观,中国的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而其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过专科诊治。此外,大家对于抑郁症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及时发现患者自杀前的先兆,也是导致抑郁症高致死率的一大原因。再者,就是家人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忽视,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处境都很艰难,甚至连最亲近的父母也无法接受他们的病情,这更加让抑郁症患者沉默寡言,避免自己遭受进一步的打击,也是因为这样窒息性的循环让抑郁症患者做出了最极端的选择。
而只有周围人的耐心、包容、体贴和鼓励,才能更好的帮助抑郁症患者树立信心,远离死亡的边缘。可能你的一举一动不会对抑郁症患者造成有形的、即刻的帮助,但其实一个小小的支持都能让事情发生很大改变。
台州牛皮癣医院哪家好
合肥治疗妇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