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衣冠冢小说

主食 2020年07月03日

摘要:他们是红军烈士孙字辈后代,他们想寻找当年爷爷走在长征路上的踪迹,他们想寻找当年爷爷的忠魂安息在哪儿,他们一路寻找,终于找到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一路寻找,终于找到了爷爷牺牲的地方,那地方就叫“长征路上”!他们在老红军的启发、教诲下,立志继承光荣革命传统,为祖国、为四化,走上自己新的长征路。 一

农历已卯年清明节,天气晴朗。这天上午,大学毕业的叶藤随父亲、母亲来到叶家祖坟山扫墓。拜祭过叶家几位先祖的坟冢后,父亲将他引到坟山另一处坟冢。这处坟冢座东面西,墓碑是个简单的两柱一碑,字迹模糊,垒起的坟堆上长满了茂盛的蒿草,与别处几座坟冢相比,显得比较孤单。

“这不就是我爷爷的坟吗?”叶藤低声问父亲。

“是你爷爷的坟。“他父亲说。

“怎么没和奶奶地坟在一块儿?”叶藤继续问他父亲。

“你爷爷的坟里埋的只有爷爷穿过的红军衣服,还有你奶奶的一块手帕和一个木梳,这些遗物是你爷爷有一次重伤后,以为自己活不了,托付别人带回来的。因为空坟不能与有遗骨的坟合葬在一起,所以给你爷爷垒了个衣冠冢。”叶藤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清理着墓碑前的野草、杂物。

叶藤知道爷爷是位红军烈士,也知道当年爷爷的遗体没法送回老家安葬,但他还不知道面前爷爷的坟是衣冠冢。作为一个学历史的大学生,对任何一件历史迷题都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敏感。面对眼前爷爷的衣冠冢,更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感,爷爷到底牺牲在哪儿?遗体葬在哪儿?衣冠冢里的一件衣服、一块手帕和一把木梳到底有什么意义?沉默中,想一探究竟的念头开始在叶藤心里涌动。

按照当地习俗,叶藤父亲在打扫干净的墓碑前,摆上了三样肴菜、三碗米饭、三个酒杯,插上了三柱燃香。当父亲正往酒杯里斟酒时,他从父亲手里接过酒壶,跪拜在墓前,往酒杯里斟满了酒,接着双手撑地,低下头颅,肃穆地叩了三个响头。然后,他跟着父亲一起,将衣冠冢上的杂草清除,重新垒起了一个新的坟堆。父子俩为这一切,做得很认真,很仔细,像是怕惊动了坟茔里的灵魂。

拜祭过先祖后,叶藤随父母回到住在叶垸的家中。叶垸,被龙王崖山脚下一座低矮的小山环绕着,山岗上树木葱茏,朝山村一侧的山坡上翠竹万竿,浅绿一片,村前有一座小型水库,村子依山傍水,非常秀丽。村里共有七户人家,其时,叶家房屋虽居多数,但叶姓人家只剩叶藤一家。

叶藤是恢复高考后考试入学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思想活跃。他生活上非常节俭,每年只回家一次。此刻,叶藤母亲正忙着为儿子做些好吃的饭菜。叶藤和父亲坐在堂屋,闲谈之中,父亲向他叙说了一些叶家往事。

叶家曾经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在你爷爷那一代,爷爷有弟兄三人,大爷叫少康,二爷叫少成,你爷爷年龄最小,名叫少明。你爷爷的父亲即你的太爷爷,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靠他带着你大爷、二爷租种附近刘姓地主家的田地,维持一家生计。那时全家住的是茅棚,吃的是糠菜,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在你爷爷弟兄三人中,太爷爷特别疼爱你爷爷,只有他读了两年私塾。太爷爷原指望他能主持家业,所以很少让他做繁重的农活,任他在外面东奔西赶,挑盐贩货,弄些银钱贴补家用。

你爷爷十九岁那年,太爷开始忙着为他娶妻成家。媒人保的媒是与叶家不远一河之隔的邻县女子,这女子也是个知书达礼的大户人家的女儿。两家相亲时,你爷爷与那女子一见钟情,采兰赠药,相互倾慕。

时隔一年,你爷爷成婚了。太爷爷看到你爷爷完婚,感到非常乐意,心想他终于为三个儿子都成家了,指望着来年就可以看到小孙子了。

就在你爷爷在完婚后的第五天深夜时,突然被村外来人叫醒,不知来人与他商谈了些什么,你爷爷就送走了外来人。待到一家人被你爷爷叫醒时,他已经准备好了出远门的行囊,你爷爷走到太爷爷面前,先给太爷爷倒了一杯茶,再为他点着了旱烟,然后,含泪跪在太爷膝下,哭说谅儿不孝,实在是有使命在身,哀求太爷放他出门。

其实,太爷爷早就知道你爷爷在外面做着大事,而且是为穷苦人谋翻身的大事。长久以来,他在默认、支持你爷爷做大事的同时,又时常不免为他的生命安全担忧着。此刻,望着即将离去的儿子,不知道何时能回来,想到这里,老泪纵横。随后,太爷将你爷爷拉了起来,说:“少明,你去吧!出去做你该做的事,自己保重自己,家里还有你两个哥哥,就别担心了。”

此时屋外,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你奶奶一人将爷爷送到村边竹林外,新婚将别的夫妻,真是难舍难分,你爷爷拥抱着奶奶,对奶奶嘱咐了一些事后,就从身上掏出半块银元,放到你奶奶手中。你奶奶此时身无它物,只好从头上取下木梳,还有一束发丝,用随身的红手帕包好,装进你爷爷的行囊里,目送你爷爷消失在村外。

叶藤问父亲:“爷爷这次走后,再也没回家过吗?”

父亲摇摇头说:“一直没有没有回家过。”

叶藤再问:“我奶奶呢,她一直守在家里吗?”

父亲回答说:“你奶奶在爷爷出去后不多时,也跟着出去了。中间回来了一段时间,在我出生后几个月,又出去了,再也没回来了。”

这个清明节,叶藤为爷爷的衣冠冢扫墓、拜祭,不亚于是一次精神洗礼。他将寻找先辈遗骨,追忆先辈英烈踪迹的心愿变成了行动。叶藤父亲也赞成他的想法,对他说,爷爷离家的时间是民国19年2月间,但不知道是哪一天。叶藤打算顺着这个大概时间,先去考证家乡当年历史上究竟生了什么样的政治事件,然后,再从这个事件中寻找爷爷的足迹。

在县烈士纪念馆,叶藤找到了家乡当年的历史背境。19 0年(民国19年) 月间,正是史称“迎山暴动”的武装起义时间,为组织暴动而成立的起义队伍名称为“迎山红军游击队”。正是这支农民武装队伍,他们在迎山暴动时,在邻县和邻省三支起义队伍配合下,打败了盘踞在县城的国民党正规军一个旅。暴动结束后,迎山红军游击队主力编入中央独立师,随后,中央独立师与红一军独立旅合编为红一军第三师,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师。

通过在县民政局、县档案馆查档,并在县党史办等组织帮助下,叶藤找到了当年1 岁参加“迎山暴动”的儿童团团员、现仍健在的老红军姚老。

八十多岁的老红军姚老,他没住在服务周全的休干所里,眼下与他的孙儿男女们住在乡下。叶藤来到姚老家门口时,只见老爷子和他的曾孙女在菜园里忙活着,此时,他们正将一棵瓜秧的藤蔓往棚架上牵引着,园里不时传来曾孙女银铃般的笑声和老爷爷朗爽的笑声。此情此景让叶藤看得痴迷了。他想,老爷子曾经抛头颅、洒热血,戎马一生的奋斗,换来的幸福不就是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滋味吗!

在姚老的家里,叶藤看到老人仍然身板挺直、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不禁赞叹着老人的健康身体,感叹着老人过着淡泊般的田园生活。

待主客坐下之后,叶藤先作了自我介绍,并说明了来意。

“姚大爷,你还记得当年参加“迎山暴动”时其它人吗?叶藤尊敬地问。

“有的记得,有的记不得了,看你要问谁了。”姚老缓缓地说。

“西河叶垸的叶少明,你还记得吗!姚大爷!”叶藤注视着面色红润、满脸皱纹的姚老。

“叶少明……叶少明……”姚老反复念叨着这个名字,好象是要通过念叨,让叶少明立即出现在他面前一样。突然,老人象关上了记忆思维的大门,没回答叶藤的问题,反而问叶藤“小伙子,你是他的什么人?”

“大爷,我是他的亲孙子。我爷爷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叶少康,一个叫叶少成。”叶藤不光回答了自己是叶少明什么人,还把自己爷爷的两个哥哥名字也说来了,象是给面前的老人增加些回忆的线索。

“叶少明当年是联络员,你爷爷刚结婚后有一天夜里,我还和另外一个游击队员奉命去过你家,通知你爷爷立即归队。”这姚老半天没碾上正题,一说上正题,真是出语惊人。坐在姚老对面的叶藤,听了这话立马瞪大了眼睛,站了起来。

“原来那夜是你去了我家,我爷爷就是那晚离家后,再也没回家了。”叶藤说着,眼泪流了出来,象个小孩在责怪另一个长者,怪他当年不该半夜叫走了他爷爷一样。

老人没理会叶藤的反应,仍念叨着:“叶少明……叶少明……叶少明……”没一会儿,老人眯上了眼睛,嘴唇轻轻张合着,似乎仍在念叨着这个名字。

叶藤看此情景,没敢惊动老人,此时,老人的记忆思维似乎已经回到当年血雨腥风的年代。

西河卫家大垸背倚黑石尖,出四五华里山垅小路,才能走近西河大堤。垸里有二十多户人家,大垸中间有一座祠堂。祠堂正中间放着一张大桌子,中共迎山县委书记兼迎山红军游击队队长肖玉堂站在桌子上方,手里握着一支铅笔,弯腰看着铺在桌面上的地图。大堂另外几张桌子上堆满了书写好的红红绿绿的标语纸。祠堂内还有一名头戴红军帽,身挂盒子炮的领导正与几个后背插着大刀、手提步枪的农民汉子样的人交谈着,似乎是在交待什么紧急任务。祠堂门口不时有进进出出的或背刀的,或扛红樱枪的,或提土铳的红军游击队员,尽管他们衣着破烂,但精神非常饱满。祠堂门外,一个蓄着齐耳短发、上身穿蓝底白花土布上衣,下身穿蓝色裤子,腰扎皮带,打着裹腿,显得非常精干的女子在招呼另外几个年轻女子搬运衣食等后勤物品。村外几处路口,各有两个手握红樱枪的儿童,小脸儿神情严肃地注视着路口,认真地站着岗。一切都显得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看此忙碌、紧张气氛,好象是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将要发生。

“姚方!”祠堂里,站在桌边的肖玉堂喊。

“到!”一个带着童音的儿童团员应声而来。

“去将叶少明叫来!”肖玉堂威严地说。

“是!”姚方急忙而去。

没一刻钟,一个身材高大、面膛瘦削、腰扎皮带、打着裹腿、后背斗笠、衣服穿得比较整洁,显得很精干、稳重的中年男子来到肖玉堂旁边说:“肖书记,你找我吗?”

肖玉堂将握着铅笔的手抄在背后,转身面对叶少明说:“给你一个任务,由你带领姚方,立即出发赶往县城,接头暗号照旧,到老地方取一份情报,今夜必须返回!”

“嗯,好!”叶少明只回答了两个字,算是接受了任务,然后领命而去。

肖玉堂对叶少明这位联络员非常了解,也非常信任。他每次接受任务都是这样,平平淡淡的接受,没有什么“坚决完成任务!”的强硬表态,最终,他总是按时间、按要求给予他满意的结果。

当天傍晚,迎山县城北门口出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叫花子,牵着一个用棍子不断点击着地面的瞎叫花子,他们不但没被国民党守门士兵盘查,反而被他们凶狠地推搡到城门内。

两个叫花子来到大街拐角处小饭馆前。只听眼瞎的叫花子用打狗棍敲打着石阶,乞讨着说:“老家发水荒了,收成全没了,人要饿死了,讨些吃的啊!”

没一会儿,一个中年伙计用一个托盘拿出几样食物,问老叫花子:“为什么总带孩子来,你媳妇呢!”

“媳妇去年冬月得伤寒,吃了朗中六副中药没治好,在冬月死了。”

中年伙计将食物放进小叫花子的破竹篮里说,里面五个火烧粑够你们吃两天了,你们还是到南门那儿去讨吧,那儿可以捡些吃的。“伙计说完,转身回到饭馆店堂。

半夜时,城门四闭,两个叫花子从离南门不远的城内臭水沟穿过城墙,他们俩跑了四十多里路,五更时,就回到了卫家祠堂。

第二天上午,实施暴动、攻打迎山县城的作战会议在卫家祠堂召开。会议由活动在鄂皖边界的红一军首长主持,参加会议有邻县、邻省另三支起义队伍的游击队长和本县红军游击队领导肖玉堂等人。

其时,盘踞在迎山县城的不是一般的团防,而是国民党正规军唐生智部一个旅。鄂豫皖红军自成立以来,还没有打过围歼一个旅的大仗。按照战斗部署,由迎山游击队担任主攻,由一部分红军队伍参与围城,在围城中故意放开北门,一部分红军队伍在距北门十里路外的险要山川实施伏击。

这是载入迎山历史史册的重要时间,公元19 0年 月5日晚。这天晚上在城门即将紧闭之时,县城漆黑的夜空中突然亮起了三颗信号弹,由迎山游击队共五百多名队员,分别从东、南和西门突入城内,相继占领城头、县城东山制高点和弹药库。由叶少明带一百多持“汉阳造”的突击队员,在城内接应人员的带领下,进攻国民党军旅部。当城内传出已经占领县城重要位置的信号后,围城部队开始发出声势浩大的攻城声势,一时,枪炮齐鸣,火光遍地,杀声震耳。

黎明前,战斗结束时,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旅一大部。战斗中,从北门溃逃的部分溃兵亦被伏击,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迎山县城迎来了第一次解放。

姚老回忆说:“这次攻城胜利,是因为情报及时,首先拔掉了敌人重要火力点,占领了城门和县城后山制高点而起了重要作用。武装暴动结束后,迎山红军游击队发展到1200人。19 0年7.8月间,迎山游击队部分编入四方面军主力,部分仍留在迎山一带打游击。首长看我年龄小,让我到红四方面军子弟学校去读书,此后,我再也没看到过你大爷叶少明了。“

叶藤一听说他的爷爷又失了“踪迹”,着急了起来,忙问:“姚大爷,我该从什么途径再去寻找我大爷的遗迹,知道他在哪些地方战斗过。”

共 20408 字 5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衣冠冢主要是指埋有死亡者的衣冠而无死亡者尸体的坟墓。小说的开篇就已经指出了是为谁建的衣冠冢。清明祭拜,通过父母的口中,叶藤知道这是他爷爷的衣冠冢。叶藤的爷爷是为革命先烈,衣冠冢中埋葬的是他的遗物,有一件衣服、一块手帕和一把木梳。读到此处吗,相信读者也有着文章中的“我”的疑问:爷爷到底牺牲在哪儿?遗体葬在哪儿?衣冠冢里的一件衣服、一块手帕和一把木梳到底有什么意义?作者在此处很好的吸引了读者读下去的欲望,故事也在我的好奇与探索中一步步揭开了一段传奇的故事。长征,一段特殊的岁月,在这段岁月中,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与父亲的闲谈中揭开了故事的序幕。十九岁的爷爷在结婚后,含泪辞别太爷,去外面谋大事,而这个大事,就是让贫苦人们翻身做主。临别时,奶奶从从头上取下木梳,还有一束发丝,用随身的红手帕包好,装进了爷爷的行囊。小说里的叶藤根据他爷爷离家的大概时间,想要去追寻爷爷的足迹,根据历史背景,根据各个地方的历史记录,通过访问当地的老红军,通过老红军的回忆,再现了他爷爷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一生,将他的英雄事迹再次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同时,在这一路中,叶藤意外地与奶奶相认,留下了传奇而感人的一幕。叶藤一路寻找,终于找到了爷爷牺牲的地方。非常精彩的小说,叙述流畅,布局大方,足见作者的文化底蕴。同时,小说上下衔接自然,有深度,读后引人思索,传递正能量。我们大家要不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问好作者,倾情推荐!【:樱水寒】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0:24:24 大哥的小说、故事,真的都非常的精彩。这篇小说,布局宏大,有深度,情节起伏,充满着传奇色彩。问好大哥,感谢大哥带来的精彩!遥祝冬安。!

回复1楼文友: 08:47: 1 这就是那篇曾经作为征文的文章,有很多素材需要论证,所以才没发表,但我必须在2015年内发表出来。请雪儿副社精彩的《编者按》和赞语。

回复1楼文友: 09:52:49 这就是那篇曾经作为征文的文章,有很多素材需要论证,所以才没发表,但我必须在2015年内发表出来。请水寒副社精彩的《编者按》和赞语。

2楼文友: 00: 7: 7 发现秋大哥的好像的 像 总是少了个单人旁哦!在好多文章中都有这个情况。不知道是大哥弄错了,还是 呵呵,按语不到位的地方,大哥见谅哈!遥祝冬安!

回复2楼文友: 08:49:1 呵呵,这个字真的是打字打错了,水寒副社给我改过来就行了。(笑)

楼文友: 09:25:45 一篇精彩的小说,爷爷为什么不能和奶奶葬在一起,开篇就让人顺着作者的文字阅读下去。欣赏阅读,充满着历史和正能量的小说,感谢秋大哥带来的精彩

4楼文友: 09:26: 6 为嘛都回复雪儿了呢??我们长大很像,还是我们的签名一样。桑心,很桑心!/(ㄒoㄒ)/~~/(ㄒoㄒ)/~~/(ㄒoㄒ)/~~

回复4楼文友: 09:46: 4 看第一个回复,我也笑坏了,怎么写成 谢雪儿副社了 (笑)

5楼文友: 09:27:58 评论完才发现,秋大哥回复错了,按是丫头写的啊,我可不敢领功劳的(偷笑)小说真的好,语言,人物,情节,那啥,敬茶一杯,感谢赐稿江南(呲牙)

回复5楼文友: 09:48:4 就是啊,人老了,老犯迷糊了,让我喝的一口茶笑得喷出来了,呛着了。

6楼文友: 09:28:40 若是参加了长征征文,应该可以获得好的成绩的。没事,下次有机会参加哦!

回复6楼文友: 09:52:04 不在乎啥好成绩,只要发出来了就可以了。

7楼文友: 16:40:19 好精彩的小说,让人在享受幸福的现代生活的同时,想起那艰苦的战争年代。跟着叶藤的足迹,好像我们也亲历了那条长征路。也更让我们懂得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欣赏佳作,恭喜加精!

回复7楼文友: 16:47: 6 谢心若闲云文友关注、评论本文!坚持正文学,宏扬正能量也是每个公民的社会!(笑)

8楼文友: 18:46:00 秋静人老师总是能标新立异,无论在散文还是小说等方面都有一定造诣,每当读到你的文字,人总能想象你的写作画面。佳作连连,恭喜。拜读了! 甘为耕耘者,宁做穷书生。

回复8楼文友: 08:41:40 谢傀魅诗灵 文友关注、评论我的文章!文章多点,可能与我这个年龄有关系,年龄大些,生活阅历就多些,无形就多些感概。

9楼文友: 20:47:15 来到江山又给我饱了一顿文化大餐和精神享受!这传奇般的长征故事让我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同时也是第一次在你笔下知道什么才叫 衣冠冢 呢。写出这么长的经典小说,真的费了心思和用了脑筋啦!在此说一声:你辛苦了啊!(送碗参汤给你补补)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回复9楼文友: 08:4 :16 丝雨的参汤一定很补人,还会补出更多的灵感,谢你一直关注、评论本文!

邵阳白斑疯医院
宿州治疗白斑的医院
先声药业退市
友情链接: 最全的天长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