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信该是什么样电信员工谈

主食 2020年06月11日

3月27日,传中国电信即将推出翼信对抗,28日电信发言人辟谣。但在中国,谣言往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据腾讯科技4月10日后续报道,进一步确认:这款还未正式露面的产品原本不叫翼信,而是易信。起初取名易信主要是因为该产品互联公司易参与了其中的重要设计和研发。该报道称,直到现在翼信在微博上的官方认证帐号还一直存在,而从拿到的翼信安装包体验后来看,翼信可以看作是中国电信2011年推出的聊天软件翼聊的升级产品,在后者的功能上开辟了基于固话的通信服务功能。

作为电信员工,我从不讳言对翼聊的希冀。无论翼聊有多么不尽人意,无论翼聊是多么生死未卜,电信都必须坚守一个IM平台,这是人有我不能无、人有我必须有的战略性玩意儿!这玩意儿必须有!它可以不是翼聊,但一定是一款IM综合平台。

好吧,我们姑且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翼信。

OTT的出现,使运营商如芒在背,一旦VOIP牌照放开,则电信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果说苹果应用商店的出现使得移动梦围墙花园的倒塌还只是伤及中移动增值业务的话,那么光脚的OTT则直接革了运营商主营业务的命。这真有点资产阶级雇用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反过来成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意味。

大的道理懒得再讲了,产业IP化、业务流量化、流量低值化,趋势如此,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电信如果抱残守缺,心存侥幸,势必被历史潮流无情淹没!

[page] 我不认为国企体制机制是电信难以转型转基因的根本原因,因为欧美运营商面临同样的难题。根本原因还是潮水还没淹到脖子,没有牺牲短期利益换取长远发展的魄力。现在的困境是要么挥刀自宫练就神功,要么坐以待毙自废武功。北电、柯达这些百年老店没有顺应产业趋势,才几年光景说倒就倒,诺基亚、黑莓几年前还如日中天,现如今日薄西山。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电信鼓起勇气自宫吗?

运营商:号码是命根子

回顾电信业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史,其实就俩字:放号!可见号码对运营商意味着一切的一切!失去了对号码的掌控,就失去了未来。但在互联时代,以腾讯为代表的IM平台掌控了用户在即时通信上的号码注册分配权,的出现,又使之从桌面延伸至。所以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由县水务局负责实施,OTT架空运营商,表面上是语音短信替代,骨子里是号码更换。失去了号码,运营商除了老老实实埋管道还能干啥?老百姓不会想那么多,也不管这些,谁好用谁便宜就用谁。

如果没有移动互联,我会认为高高在上的桌面是不可战胜的帝国。但自从有了智能,就有了一个搭上桌面的梯子,就为运营商的反击提供了条件。为什么?答案就在通讯录上。大家想想号与号的交集,再想想号与通讯录的交集,二者是不是有很大重叠?这重叠的部分就是强关系部分,就是日常打交道最多的人,你是不是经常要和这部分人打?发短信?运营商从此切入是不是切中肯綮?逐鹿通信,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不知道马化腾是不是早就参透在端的通信功能最终会受到运营商的猛烈反击,为保护,由实现端的通信功能,从而形成护城河保护手Q和桌Q。无论如何,有了和手Q互为犄角的暧昧态势,进可攻退可守,这一招:高!实在是高!

唠唠叨叨这么多无非是想说,传说中的翼信不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是在救自己的命!没有翼信,一旦VOIP牌照放开,也会让电信一招毙命。其次,要认识到,翼信与在定位上的差异。翼信的目的是抢回本属于电信的通信功能,的长远目标是打造移动互联入口。所以在公共帐号、O2O甚至支付、游戏方面不遗余力。倘若,运营商自己不争气,也是乐见烂泥扶不上墙。

[page] 我眼中的翼信

翼信还待字闺中,那么我眼中的翼信是什么样子?我希望它会是这样的:注册灵活、轻盈清新亲切、桌面两栖作战、VOIP杀手应用、聚焦通信的开放平台。以下逐一点评。

-注册灵活

翼信号可以是号,也可以由用户申请平台确认(如号、邮箱等),注册/登录都与真实号码无关。因为,运营商的预付费用户不在少数,这些用户换卡换号频繁,另外,双卡双待一人多机的情况也不少,多想想为啥用户不接受一号通的原因吧。用户要的是终身携带、自己掌握、不受运营商节制、不存在漫游的号码。翼信能傍上这样的用户,那是翼信的福气。

-轻盈清新亲切

轻盈就是软件精巧不臃肿,运行快,耗电少,能适应低速率络(CDMA 1X或中移动络),低速络下甚至可以自动关闭视频通话功能。除了通信功能,只保留朋友圈,其他一律砍掉。

清新就是界面清新体验酣畅。在苹果和腾讯的调教下,高富帅也好草根屌丝也罢,都被惯养成比白富美还娇滴的豌豆公主,对体验的挑剔无以复加。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就照抄腾讯吧。

亲切就是想用户所想,顺便帮用户省钱。比如,对于离线或未注册用户,消息转为短信通知????此外,此时短信回复必须免费。避免造成另一方的不对等,钱是小事,主要是心理落差。800都能主叫免费,电信就不能弄个800短信吗?就算是异彩信都好,这点间结算,我看值!

-桌面两栖作战

翼信在端与作战,由于离线短信和免费回复,以及VOIP杀手应用,假以时日胜算还是不小。保留朋友圈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桌面PC尽快形成对的战斗力。端站稳了,桌面端站稳那是迟早的事。电信在端因为有流量收入,所以商业模式的探索会很从容,而桌面端的商业模式都是现成可参考的。无论移动互联怎么发展,桌面PC都将与之形成不离不弃的哼哈二将。

两栖作战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跨络跨平台,并且实现端与桌面端的互通。

-VOIP杀手应用

翼信用户之间的通话为免费的双向实时VOIP,因为没有牌照有心无力,电信则名正言顺。这是迅速扩大翼信用户群的不二法门!不要担心语音的流失,不要担心业绩的下滑,这是顺应产业潮流的不二法门,这是中国电信自我救赎的不二法门,我相信资本市场会在股价上予以积极回应。这一步跃过去了,转型就成功了一半,即便不考虑和支付的结合,后续的想像空间也一下子打开了。

[page] 通讯录里的强关系,如果是同事一般都会加入公司的集团,如果是本地亲人,很多都有加入家庭/子副卡,通话本来就免费。强关系如果不是翼信好友通话照常收费。这种鱼和熊掌都不耽搁的好事,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啦!

VOIP,梦寐以求的东西,对屌丝绝对是极具诱惑的吸引。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得屌丝者得天下!VOIP,一把悬在电信头上的利剑,当它落下的时候,解放了全中国的屌丝,也最终解放了自己。

当然,对讲功能还是要保留,一来玩玩挺有意思,二来为将来引入语音助手做准备,三是为座机留言培养习惯(传说中提出这个功能的人确是高人啊,详见下节)。

-聚焦通信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可见聚焦的重要性,唯有将通信体验做到极致,才有与对决的本钱。聚焦通信,也是将翼信置于产业视野的战略高度,定位为中国电信转型的核心平台,由集团接管运营,打造移动互联时代的多媒体通信新模式。突然想起虎嗅刊登的韦乐平先生《运营商必须去电信化!》提到:电路交换机的2000多个功能仅用了不到1%,100多种智能业务只用了主叫号码识别和呼叫转移两项。那是因为在哑终端的座机上开展增值业务必须依靠复杂的交换机和智能才能实现,同时,座机是傻子,对于智能的信息无法互动。想像一下,运行翼信客户端的智能和翼信云端智能引擎双剑合璧,那99%的通信增值业务就有挖不完的金矿!

听说广东电信IMS系统今年晚些时候就要商用了,一个很突兀的7寸平板改装的多媒体座机卖点在哪?视频通话?数码相框?还是广告推送?相反,有了以翼信为代表的多媒体通信的启蒙,经由互通方式向IMS座机平移或渗透,这才是顺理成章的事。

中国电信在互联上屡战屡败,现在移动互联留给电信试错的机会和时间实在不多。趁现在还没找到商业模式,趁用户还没有对帐号产生依赖。中国电信确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推出翼信放手一搏,这是电信不容错过的机会,如果翼信这个有着天然优势的产品都不能一举扭转战局的话,那么中国电信今后的转型之路会越走越坎坷。

最后,借用联想公司以前的广告词结束本文。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是联想自信的诘问!我问你,中国电信,你若失去翼信,你的未来将会怎样?

四磨汤治疗术后排气
宝宝积食如何清热
如何防治老年人便秘
友情链接: 最全的天长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