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真正的文学批评

主食 2020年05月09日

呼唤真正的文学批评 中国作家高玉谢文兴 对于当代文学批评很多人是不满意的,或者说是极度失望的。而不少批评家对当代文学批评也是缺乏信心、充满担忧的。他们或持 末路说 ,认为当代文学批评已走在末路上;或持 软弱说 ,认为 一百年来,中国的文学批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软弱,像今天这么没用,没人看,非常弱 ;或持 困境说 ,认为当代文学批评犹如笼中困兽,处于极端困境当中。这些言说或激烈,或温和,对中国当代批评存在的问题都或有触及,但偏颇之处也不少。

其实,当代文学批评既不像有的学者所说的那么不济,处在 末路 和 消亡 中,也没有软弱到 没用 , 没人看 的地步,但是当代文学批评又确实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真正的文学批评的缺失就是其中之一。之所以特别强调 真正 二字就在于当下很多被我们称之为 文学批评 的批评并非真正的文学批评,这些 伪批评 或是 虚假批评 顶着文学批评之名却不行文学批评之实,与真正的文学批评相去甚远,给当代文学批评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那么,当代文坛为什么会缺少真正的文学批评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 心 的缺失。文学是关乎心灵的事业,需要 心 的参与,文学创作如此,文学批评也是如此。但是当代的很多所谓的文学批评是缺 心 的。这些批评看起来煞有其事,有着文学批评的模样,却缺少文学批评应有的精气神,更缺少 心 的参与。文学批评的性质决定了从事批评的人对待文学批评应该有热心、有信心、有恒心,在批评过程中应该用心、细心,抓住批评对象的核心,批评的话语应该发自内心,对待批评文章应该潜心写作,精心打磨。但反观我们的文学批评现状, 心 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当代的很多文学批评是 无心 的或者说 心 是不在场的。而许多从事文学批评的人对文学批评也是缺乏热忱、不用心、不上心的。现在的很多文学批评既缺乏对作品的精心阅读,更缺乏精心构思,也缺乏打磨,不少文章都充满着大话、套话和空话。并且很多从事批评的人对待文学批评也是缺乏信心的。而不用心、不上心、又缺乏信心甚至是无 心 的批评又怎么可能赢得尊重、赢得读者,又怎么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呢?

其二, 力 的缺失。文学批评是需要力度和锋芒的,而文学批评本身也是需要批评家具有辨别力、洞察力、识力、定力、批判力和创新力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代从事批评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具有眼力、识力、洞察力、批判力的批评家不多,而具有定力、创新力的批评家则更少。文学批评一词源自于希腊文,其本身就含有 文学的判断者 之意。但是当代的很多文学批评是没有判断力的,也是没有批判的力度和锋芒的。按照谢有顺的说法批评应 挟着风暴和闪电 ,但是现在我们的批评中充斥着太多一团和气的批评,鲜少批判,更别说挟着风暴和闪电了。而在创新上,当代批评做得更是糟糕,我们的批评话语,文论话语大多是西方的舶来品,很少本土批评家的贡献。我们很多从事文学批评的人的定力也是很欠缺的,他们禁不住名利的诱惑,或下海,或暗地里做着红包批评、金钱批评的交易,或者打着文学批评的名义,做秀、做包装、做广告,长此以来,真正的文学批评离我们自然是越来越远。

其三, 情 的缺失。文学批评是需要理性参与和学理精神的,但也需要批评家的主体情感的投入。纵观古今中外的批评大家其批评文字中都是倾注着个人主体情感的,他们的文字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怀、有思想、有呼吸、有脉搏的。但是现在的文学批评中充斥着太多冷冰冰、僵死、枯燥的文字,充斥着太多理论术语的堆砌,而鲜少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温度的批评。而透过批评文字我们也很难看到当代批评的情怀,当下很多批评都仿若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鲜少情感的投入。并且很多时候我们的批评家还摆着一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样子,大有充当作家审判者的气势,动辄以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或鲁迅,《红楼梦》等经典作家作品为标杆,对当代作家指手画脚,对当代文学进行否定,他们既不深入当代作家作品的内里,触碰作家、作品的脉搏,又对当代文学、当代作家缺乏 了解之同情 ,文字间更是少情寡情,甚至是无情。 情 的缺失让他们的批评离真正的文学批评越来越远。

其四, 钙 的缺失。很多人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是 缺钙 的文学,在笔者看来,与当代文学相较而言,当代文学批评的 缺钙 现象则更为严重。人缺钙难免骨质疏松,身形佝偻,腿软无力。文学批评 缺钙 则容易让我们的文学批评失去应有的尊严,成为文学创作、商业炒作的附庸,让批评家成为缺乏个人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的 矮子 。但是当代批评中的 缺钙 现象还不少,并且这种现象还愈演愈烈。当下我们的不少批评家被商业绑架,被科研绑架,被指标数量绑架,被会议绑架,被媒体绑架,在众多的捆绑之下,他们的腿脚越来越软,批评也变得越来越无原则,无立场,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很多时候我们的文学批评变成了作秀和表演,我们的批评会、研讨会很多时候沦为了推销会,展销会,批评沦为了装样子,走过场。很多时候我们的批评家没有与作家平等对话,而是变成了作家、商家、媒体的附庸和 应声虫 ,文学批评也越来越失去了应有的风骨和气节。如此一来我们的批评自然是越来越被作家瞧不起,被社会瞧不起,离 真 也越来越远。

此外,新媒体的冲击,批评家艺术感觉迟钝,批评家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差,批评家的后知后觉,学养不足,知识陈腐等诸多问题也导致了当代文坛缺少真正的文学批评。对此,当代文学批评应该对症下药,重拾批评之 心 ,增强批评之 力 ,常怀了解之 情 ,增补欠缺之 钙 。如是,则是批评之幸,文学之幸。

四川治疗白斑的医院
鞍山治疗白癜风医院
老年人便秘如何改善
友情链接: 最全的天长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