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巴东时兴低碳备耕

饮食 2020年09月12日

巴东时兴“低碳备耕”

谭举先 通讯员 饶自爱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一股“低碳备耕”之风正在巴东悄然兴起。眼下,农民纷纷采用施农家肥、计量用水、种红花草籽等方式备耕,“低碳”已成为春耕备耕中的高频词。

过去,山区农村很重视冬季及春耕前积造农家肥。春耕前,农民的口号是“三空”,即鸡鸭窝空、猪牛圈空、灶塘火坑空。此外,沟旁路旁的杂草、山上山下的落叶都是好肥源。遗憾的是,近些年,许多农民习惯于“撒撒化肥,打打药水”,宁愿多买化肥也不积农家肥,导致农田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化肥使用量大,种田的成本越来越高,大片耕地板结严重,继而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巴东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山区县。今年初,该县在春耕备耕中,突出“低碳备耕”,组织万名干部、农技员到村到组到田块,实施“沃土工程”,大力宣传有机肥的好处,发动农民掀起大积土杂肥、人粪尿、猪牛栏肥和培管绿肥的热潮。

春、夏、秋季雨量多、气温高,粪肥易发酵,正是积肥造肥的大好时节。在清江边种了54年农田的饶自龙从打印玩具、人像,一边往草肥里泼猪尿粪,一边说:“俗话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田还是当家肥好。我今年已蓄积了两万吨农家肥。”

在水布垭镇大面山村五组,正遇上38岁的土家嫂张艳丽往田里放底肥。谈起使用农家肥的好处,她说:“这几年用家粪才把田‘种转来’至少两家中国企业向盈方发起竞标。前些年种田靠化肥,杀虫靠农药,田越种越板,产量越种越低,投入越投越大,一算账还不如买粮吃。现在对用农家肥种田越来越有兴趣。”

在一旁的村主任邓必周说:“全村5000多亩农田,全用农家肥的话,每年少投入20万多元。由此可见,积肥养田的传统不能丢。”

走进黑沙井村张发玉家,看见他正在猪圈里清除畜禽粪,将畜禽粪打堆、盖严,汗流满面,却一点也不知疲倦。他告诉,这些以前看来毫不起眼的畜禽粪,现在成了“香饽饽”。眼下,巴东越来越多的农民春耕备耕时兴施农家肥。据农业专家计算,10亩田往年要用500余公斤化肥,如今采用“低碳施肥”种田,可节省三分之一的化肥,全县每年可减少化肥投入上千万元。

在水布垭镇,畜禽粪便成了抢手货。在该镇4个养猪场、7个养鸡场里,前来拉粪的农用车、畜力车络绎不绝。畜禽粪便抢手,沼气池的沼渣、沼液同样热销。沼渣、沼液全部实现还田。

水布垭镇党委书记饶光明说:“通过秸秆还田、使用农家肥,不但改善了土壤墒情,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还可实现资源低消耗和循环利用。这正契合了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实际。”

目前,巴东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作物面积达到4.8万亩,耕地达到无公害化生产要求,年生产无公害农产品16种,这些有机及绿色食品每年可为农民增加5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水布垭镇薛家桥村党支部书记邓贵军一边往积肥点运送牛粪一边说:“如今,在山区种保洁田,算低碳账的农户越来越多了。‘低碳种地’已成为致富新途径。”这个村牛、羊存栏近百头,排泄的干质牛、羊粪与草料发酵后成为主肥。

近年来,农家除对一部分作物秸秆进行还田外,大部分秸秆均用作牛、羊粗饲料,实现“过腹增值”。使用秸秆“过腹增值”技术后,每亩可降低化肥成本200元左右。在水布垭镇大面山村五组,遇到正在烧火灰的原村主任谭德惠。他感慨地说:“前几年种田,很少用家粪,更谈不上用火灰,结果人种懒了、田种板了,有的干脆把田荒了。我当村长时全村荒了近百亩好田。这几年见农家肥当家,烟叶亩收入四五千块钱,西红柿、辣椒亩产四五千斤,比在外打工划算。”

如今,巴东县许多农民放弃了过去大量使用化肥的做法,选择使用农家肥、生物肥等“低碳春耕”方式,“低碳施肥”已在农民心里悄悄扎根。

(络:曹贤炜)





胆结石
衡水哪里专业治白癜风
南平白癜病医院
友情链接: 最全的天长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