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看的艾灸八大注意

饮食 2020年03月09日
不可不看的艾灸八大注意!

  冬季来临,天气转冷,很多人对艾灸这一传统疗法越来越意识到其奥秘和好处,艾灸重新成为一种时尚养生方式。但在普及的过程中,很多朋友并不太懂得如何艾灸,包括部分中医师也不见得很了解艾灸。我们艾之初是专业从事艾灸事业,专门研究艾灸疗法,下面给大家普及下艾灸的八大注意事项!

  施灸顺序

  《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这说的是施灸的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后灸右边。

  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

  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少而精

  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灸过多穴位,灸过长时间。调理某种疾病要严格按照要求去灸。日常养生灸,一周两灸,每灸四贴,每月八次,依圖保健。切忌长期不停歇的一直灸,也不要想起来才灸一次。(如治疗急性病,突发疾病则一直灸到病好为止)

  灸完封穴

  艾灸完一个穴位一定要封穴,封好后再灸另外一个穴位......因为艾灸后穴位都处于开放状态,经络也处于通畅中,如果不把穴位及时封好,会造成寒气更容易入侵,并顺这经络入侵更深,所以封穴尤为重要!每灸完一个穴位,都要进行封穴,以保证疗效。

  操作方法:艾灸完一个穴位后,轻轻拍打穴位周边,然后用衣物遮住穴位,这样就达到封穴的效果。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俞、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

  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妙。

  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艾的选择

  不喜欢艾烟的人群,可以选择我们艾之初蕲艾灸贴,蕲艾灸贴拥有核心5重结构,利用托玛琳粉自发热原理,搭配12味名贵中药草,完美融合了膏药的便利性和传统艾灸的灸疗效果,糅合精心萃取的蕲艾精油,达到理疗、灸疗、药疗三效合一的神奇功效!具有祛寒除湿、通经活络、调节气血、扶阳固本、改善身体微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作用。

  另外,虽然艾烟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当然也不能刻意的吸艾草的烟,因为人体的肺部有排异功能,大量吸入艾草的烟肯定会加重肺的负担。这里说的是大量吸入。相信大多数的朋友在艾灸时,都觉得艾灸的烟太大,实在让人受不了了,特别是很多初次接触艾灸的朋友都被艾灸的烟熏的放弃了,再也不想灸了。

  艾灸火力

  传统艾条无法掌控火力,时而发烫时而发冷,这时就体现了艾灸贴的好处,艾之初蕲艾灸贴利用托玛琳自发热原理,贴上穴位后会持续发热,直至达到45°C恒温,持续发热8小时,相当于普通艾条灸20根效果。

  避风保暖

  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

  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艾灸要想有好效果,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可以随便乱来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真的帮不了你。

  艾灸时穴位打开、毛孔张开,一定要避风保暖,否则容易遭受二次风寒,有损健康。艾灸后一小时内不要喝凉水、两小时内不要碰冷水、洗澡,这些常识很重要。有的人艾灸后吹了风,结果整整两年不出汗,经中医慢慢调理才好。

  阴虚火热

  阴虚火热是艾灸最大的拦路虎,在古代是禁灸的。现在医学证明,阴虚火热可以灸,只要掌握好方法。但是,非专业人群在自我艾灸时,一定要判断好自己的体质,如果是阴虚火热,又不懂得处理,艾灸很难深入,而且灸后会火上加火,出现更严重的发热、口渴、皮肤瘙痒、便秘、流鼻血、盗汗加重、牙痛、耳鸣等症状,自己会惊慌失措放弃治疗。

  所以,最好请中医先滋阴清热再行艾灸。一般阴虚火热人群在艾灸治病时,往往最后要加上艾灸足三里、太溪、涌泉等穴位引火下行,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

四磨汤治疗老年便秘
甘肃牛皮癣医院哪家好
安阳男科专科医院
更多阅读
友情链接: 最全的天长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