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为什么不能免费杀毒软件为何可以永久生存

饮品 2020年05月10日

支付宝为什么不能免费 杀毒软件为何可以永久免费?

贷天眼讯:支付宝为什么不能免费,杀毒软件为何可以永久免费?如今,支付宝对于提现也要收费了,虽然免费额度比高得多。移动支付的免费时代,在2016年的这个秋天,悄然画上了一个句号。大家免不了感到纳闷:既然杀毒软件可以免费安装、视频站上可以免费煲剧(现在几乎所有视频站也都在推付费会员服务)、百度云盘可以免费储存,为何支付宝不选择与支付截然不同的另一条路,在第三方支付领域也延续免费模式?

免费午餐谁都想要。支付收费在先,支付宝半年后才收费,显得很蹊跷。再深入了解,才会知道,原来宝宝也是心里苦啊。

01 免费与特例

支付宝诞作为国内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诞生于2004年,彼时解决的是购中买卖双方的交易信任问题,后来随着支付宝添加了理财、缴费、还款甚至社交,成了名副其实的国民“随身电子钱包”。支付宝成了桌面的标配,支付宝各项功能免费,也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用户的默契。

不过,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全球范围,收费是第三方支付的普遍规则(有的是在提现环节,有的是在转账环节),中国第三方支付的情况是特例。

以大家最熟悉的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PayPal为例,用户从Paypal里面提现人民币,要被收取相当于提现金额1.2%的手续费。如果转账(以美元形式)到中国的银行账户,每笔需要收取35美元的手续费。提现到美国的银行账户免费,但转账交易要收取2.9% + 0.30美元的费用。

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主流第三方支付平台,对用户的提现或转账都是要手续手续费的,无一例外。

国外的第三方支付收的手续费普遍在1%以上,比支付宝和支付高。

谷歌曾试图打破这一规律,可惜失败了。2014年,谷歌钱包推出借记卡服务,用户可以用以转账,也可以提取现金,免手续费,也不收任何月费或年费。但是今年4月份,谷歌钱包宣布关闭其借记卡服务,原因是借记卡公司手续费太高,每笔交易谷歌都在赔钱。

有人做了一个比喻,第三方支付,免费是特例,收费是常态,就像滴滴UBER打车补贴,都知道是阶段性动作,迟早会回归到常态。

02 支付宝为什么不能颠覆通行模式

不是当年淘宝用免费颠覆了国外电商巨头的收费模式吗?不是中国互联与国外比有很多特殊性,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吗?支付宝为什么不能有颠覆?

这与金融服务业的特殊性有关。

虽然说,跟杀毒软件、资讯站、络游戏一样,Paypal、ikobo、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都诞生于互联时代,天生带有共享和普惠的互联基因,但支付行业却无法像软件行业、信息服务业或游戏业一样,完全采取免费模式。

任何商业行为本质上都可以说是一种交换,这种交换的结构,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商业模式”。

比如说信息服务业,用免费资讯来交换用户的注意力,再把用户的注意力卖给广告主,由此完成商业模式的建构。

杀毒软件行业,用免费软件来交换用户的点击行为,把用户导向搜索、应用下载、站导航等,从后面的环节中获取收益。

游戏行业用免费游戏来交换玩家的时间和代入感,再通过卖游戏装备等增值服务让玩家掏钱。

而以支付宝、Paypal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交换结构”却很不同,他们不能像免费杀毒软件一样收取安全认证费,也不能像资讯站一样插入很多广告,更没办法像游一样步步引诱用户提供增值装备。

金融服务最重要的要素,是安全。这使得它不能像其他服务一样,大规模引入第三方广告,否则用户体验会受影响。

因此,对Paypal、支付宝来说,他们的“交换结构”很直接:以安全便捷的移动支付服务交换用户的服务费。

毕竟,相比起直接收取手续费,更糟糕的情况是,让用户一打开支付页面,结果弹出来的满屏都是广告,用户要花比以往长好几倍的时间才能付一顿饭钱,那可绝对烦不胜烦。对用户而言,移动支付通过直接收取手续费而非其他方式谋利,更像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用户其实一直在“少付出钱多付出时间”与“多付出钱少付出时间”之间进行平衡。

03 银行的影子

事实上,对于和支付宝来说,它们前期不对提现和转账收取手续费,不惜持续补贴,仅仅是培养用户习惯的权宜之计,该来的终究避免不了。

今年3月,开始对提现收取0.1%的手续费,很多人对支付“雁过拔毛”的做法很有意见。但马化腾却反过来大吐苦水,他称转账给带来的成本压力极大,平均一个月3亿元,让腾讯难以承受,而且成本还在急速增加,哪怕资金沉淀会产生利息,但利息远远不足抵消攀升的成本。

无论国内国外,第三方支付都无法撇开银行独立运营,需要借助银行进行资金划拨和清算。因此,跟Paypal、 Ikobo一样,和支付宝要向银行缴费,银行在第三方支付每次调用快捷支付接口(转账时会发生)都要收取高低不等的手续费,这个是大头。

银行向第三方支付收取不菲的手续费,马化腾的烦恼,马云也一定有。差别在于,首先扛不住了。

事实上,支付宝背负的成本更高,有数据显示(艾瑞咨询2015年第三方支付市场核心数据),支付宝2015年占国内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47.5%,而的财付通仅20%,支付宝的成本一个月远不止3亿元。

在提现收费后,大波资金和用户转战到支付宝,想必这样的结果也是让支付宝痛并快乐着,人气飙涨固然是好事,但成本亦水涨船高,坚持越久,难免亏越多。终于,宝宝也扛不住了。

没有商业模式支撑的事最终是无法持续的。

同时,在中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下,做第三方支付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分割银行蛋糕的任何尝试,都会遭到旧有利益的压力。除了要向银行上缴不菲的手续费外,银行的反制,亦无形中加重了支付宝和支付的成本,减少了其潜在收益。

除了手续费外,银行的反制还有“三板斧”:

第一板斧:推出“银行转账免费”政策。

2016年2月,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联合宣布,将实行银行异地跨行转账汇款免手续费。而在2015年,大部分银行已经实行上转账免手续费。显然,这是“师‘宝’长技以制‘宝’”,与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争夺用户和资金。

第二板斧:限制额度。

早在2014年,四大行抱团下调支付宝快捷支付额度。这一“集体事件”,被业内看做银行向第三方支付正式宣战的“第一枪”。而今年7月1日,央行正式规定,第三方支付的余额支付方式给予最高20万/年的限额。额度的红线一拉,等于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池设定限高,即使支付宝或支付想盘活资金池(包括从中获得更多利息),也很为难。

第三板斧:“注销快捷支付”。

前两把斧头是传统常规武器,第三把斧头是最近才出现的。5月30日,工商银行在其银行APP上推出“自助注销快捷功能”

,诱使用户解除绑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业内尚属首家,但具有标志性意义。资金入口在银行手里,银行要是将入口掐死,第三方支付就断了粮草。

别看国内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2015年交易规模翻了一倍,但其实,支付宝们还是充满了危机感。支付宝和支付向用户收费,某种程度应该被视为储备粮草、谋长久生存的重要一步。

从整体来看,不同平台之间互相的平衡制约,有利于健康发展。包括支付宝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争,才促使银行出台转账免费等服务。没有竞争者,银行的服务不会有这么大的改变,也可能不仅是对提现服务收费。

因此,支持竞争,某种程度就是保护用户自己的利益。竞争本身会带来红利

04 互联收费时代的到来

互联诞生之际,我们曾乐观幻想过,曾被视为乌托邦的免费时代真的来了,上看电影、听音乐、读小说一度都是免费的。支付宝的出现,又使得曾经手续费高昂的转账不仅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同样是免费的。

然而,慢慢的,我们又看到互联世界正在逐步告别免费。

2013年,以虾米音乐为代表,国内音乐站开始尝试收费模式,音乐付费模式最近一年基本普及;视频领域,乐视和爱奇艺的会员收费做得有声有色,最近几年会员收费项目几乎成为每一个大型视频站的标配。

从2010年前后开始,国内就开始出现“互联将告别免费时代”的声音,进入2015后,这种声音达至高峰。

如前所述,人们一直在“付出时间”和“付出金钱”之间平衡。告别免费趋势的到来,背后是中国的消费升级,是人们对时间效益的重新认知。收入达至一个新阶段后,对优质服务会更在意,花钱买时间、花钱买体验,不少人认为是值得的。

正如长尾理论提出者克里斯·安德森在其《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中所说:

一种充裕必然造成另一种匮乏。这种匮乏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自主权的匮乏,也可能是时效性、专业性、准确性、优质性的匮乏,也可能是纯粹乐趣的匮乏。

中国人的生活已经基本告别了依赖免费带来的廉价充裕,他们看电影要最新的、煲剧要没有广告的、听音乐要原版纯正的、支付要安全快捷的。也就是说,他们越来越珍视安德森所称的“时效性、专业性、准确性、优质性和纯粹乐趣”,只有站在大众消费观念的变迁视野中,我们才看得清,收费与免费之间的关系。

支付宝对提现收费,表明中国的移动支付战争进入了下半场。跟移动出行一样,第三方支付烧钱补贴的阶段过去了,下半场将是比拼服务品质的更为激烈的竞争。

原标题:支付宝为什么不能像杀毒软件一样,宣布永久免费?

作者:高文轩

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文中部分来源于互联媒体,不代表贷天眼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贷天眼金色九月理财狂欢节

不含麻黄的咳嗽药名
老人瘫痪了怎么办
汉森四磨汤小孩吃多少
友情链接: 最全的天长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