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常信农业大学要实实在在为三农服务
吴常信:农业大学要实实在在为“三农”服务
2006年04月11日 16:31 来源:中国教育报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 建设创新型社会,农村、农业不能缺位。中央在提出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同时,也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农业大学所处的行业背景,所面对的机遇、挑战与综合性大学、工科大学多有不同。农业大学在创新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居于何种位置,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日前就这些问题访问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吴常信教授。 (以下简称记):农业大学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建设中不光承担着出技术、出品种的任务,还要负责推广。因此农业大学一直有着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全方位为农民服务的传统。其他院校搞出了适合于企业的项目,会有人来谈合作,出钱来买。而农业院校搞出项目还要去推广,不收费或尽量少收费。但是农村、农业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对我们建设创新型社会又是至关重要的。请您谈谈农业大学应该如何摆正这些关系? 吴常信(以下简称吴):我认为农业大学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有些官员,村官、县官也不排除有些省官,恐怕又要盘算着弄些形象工程,盖楼房,修大马路,在村口立牌坊。这是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我看主要不是这些。当然也不排除在有条件的地方要搞些基本建设,修路、打井、搞农田基本建设都是必须的。但是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贫困落后问题。 首先,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在物质生活方面要能得到实惠。这些年来中央对这项工作一直在抓,加大对于农村地区,对于农业建设的投入,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收入。近来中央出台了免除农业税的决策。这一加一减,在全国范围内就是几百个亿,甚至上千亿的数目,就是要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再有就是改变农村、农民在精神生活上的落后状态。比如必须消灭农村社会的一些落后现象,象封建迷信,宗族势力,求神拜佛,聚众赌博等等。农村地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了没有?就是在统计数字上普及了,质量上达标没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有没有保障?他们能否得到必要的继续教育来保证教学水平?农村学校的校舎、设施能不能保证各门课程的正常开出?女童的辍学率能不能降下来?农村学校的软件、硬件条件不要说与大城市相比,就是与小城镇的学校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这些情况都必须改变。 农村要解决的大问题还有医疗条件,还有农民生活中的不卫生习惯等等。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是靠提一些口号,提出一些方向就能解决的,要靠各级领导,靠为“三农”服务的各行各业人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干下去,至少要一代人的时间才有可能见效。我们国家现在农村人口有七八亿之多。他们的人均年收入达不到2000美元,他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那叫什么小康社会? 农业大学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农大不光要培养涉及农业方方面面的高级人才,不光要争取在国际权威科技期刊上发表有分量的论文,不光要解决涉及一省乃至数省的重大农业工程问题,还要尽自己所能,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为“三农”做技术和信息方面的咨询服务。 记:目前这些具体工作,农校、农业高职做得比较多。 吴:农业大学也要做。一是面对人多面广的农村、农业、农民,我们国家的农业科教资源太有限了。有条件的院校,科研单位都应该参与其中。二是农业大学,比如中国农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起示范带头作用。不光是在高层次人才,出大成果方面,在普及方面也要起示范带头作用。 农业大学要设立推广普及机构,要有一班人专门来做这件事。这些人的职称评定应以推广成绩作为依据,而不是象其他教师那样,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一定要有论文。农业高校还要提倡设立推广教授,把那些现成的、实用的,见效快的技术、品种推广开。据我所知,中国农大就有很多这样的项目,比如高产玉米、瘦肉型猪,还有节粮小体形蛋鸡,都应该尽快推出去。 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与农大师生去农村基层当村官、当县官是以人为载体,向“三农”传播科技、先进文化的方式,请进来,走出去。这种培训应该是短期的、低成本的、讲求实效的。这件事应该由政府主导、立项,拨给学校一点推广和培训费用。学校安排课程,不赚钱。农村基层出个食宿费。 农大本科生去村里当村主任助理,研究生、青年教师去当科技副县长的活动应该坚持下去。即便是刚毕业的学生,下去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农村建设实践,为农村和自己母校搭建桥梁,在地处偏僻的乡村与商品社会之间搭建桥梁,为农产品上市当参谋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样做学生、教师自己也受益匪浅。我们要完善这方面政策,下去两三年,干得好的是不是可以回来接着读研? 更重要的工作还有建立服务咨询体系,信息络。农村面太大,农民人太多,光靠走出去,请进来接触面在比例上还是太小。如果农大建立起服务咨询体系,有条件的可以随时上,没条件的写信也成,但必须有回应。这样服务面一下子就扩大了。这项工作一定要有专人、专门机构来做。 记:20多年来农村教育虽然多有不如人意之处,但总体上是一直在发展。一代代青年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在提高,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在提高,为他们提供信息是一项重要工作。 在农村建设创新型社会,要解决很多深层次问题。我国目前多数农村地区处于一种较低水平的“石油农业”阶段。化肥施用量相当于美国的两倍,利用率不到1/3。这一方面造成土壤的理、化性能下降,另一方面过量的化肥、农药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再有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超采地下水已成为严重问题,而这些地方农业用水一般占到全社会用水量的80%左右,浪费严重。尽管我们的畜产品以农区的产出为主,但是牧场过载,草场退化趋势仍很严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微观社会结构,农业的经济结构都要调整、改变。在这些“三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上,农业大学如何发挥作用? 吴:农业大学在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上应该是大有可为的。农大围绕“三农”发展而设的系科很全面,而且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你说的农业高耗、低效、高污染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的粗放经营问题,比如化肥的施用。以前很少有人测过土壤的化学性质,是偏酸还是偏碱?主要是缺磷、缺氮还是缺其他什么元素?发达国家搞的精准农业就是针对这一情况的,土壤缺什么补什么。破解农业用水的浪费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改良品种,推出高抗逆性、耐旱的农作物、饲草品种。二是搞高效、低耗的灌溉技术。这些技术、品种有很多是成熟的,关键是如何推广出去。 目前多数农民群众还是相信眼见为实。 农业大学可以下去搞一些样板田,与地方政府联手,地方提供土地搞试点,成功了组织农民来参观,愿意学的再搞培训推广。这么做比领导下命令的方式好。你下命令种什么,卖不出去怎么办? 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改变要以政府为主导。农业大学都设有农业经济系,在这些方面都有成果。“三农”再发展,光是这种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是不行了。政府要来引导。我知道日本的农协搞的专业村就挺好,“一村一品”,在一个村的范围内搞手工业,搞丝绸,就是种地也不是种大路货。再比如解决牧区草原载畜量过高的问题,光靠宣传不行。政府要去组织协调,控制畜群数量,组织牧民改游牧为定居,搞围栏轮牧等等。
酒渣鼻气血不通止咳化痰药- 上一篇:垫下巴让我丑女大变身
- 下一篇:刘仁娜为工作人员送中秋礼物 网友感慨真是暖女_1
-
澳大利亚牧羊犬身上的臭味要怎么去除位置
西餐2022年06月13日
-
澳大利亚牧羊犬可以吃生鸡蛋吗位置
西餐2022年06月13日
-
温情回顾夏季狗狗降温方法位置
西餐2022年06月13日
-
澳禁止进口猴子作研究位置
西餐2022年06月13日
-
澳洲牧羊犬的特点本性很好不爱吵闹位置
西餐2022年06月13日
-
澳洲彩虹鱼怎么样位置
西餐2022年0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