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适合艾灸的时间
就是讲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要顺应四时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与自然相适应人体正常的休养生息,否则人们就容易生病!
三伏是什么样的时节?
三伏灸的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指三个农历节日,古医书载,伏日必是庚,庚属金,与肺相配,所以三伏天的自然气候对人体关系至大,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或者加以灸疗,以达到灸治的效果。
为什么要在三伏的时候艾灸?
早在清朝初期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就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只是在后来在不断的研发中发现药物贴敷,刺激的药物会对敏感的皮肤造成一定的破损,于是人们发现健康、并且效果更好的灸疗在三伏天也能发挥很大的功效。
又因为艾灸与三伏天正好相应,因为三伏天的阳气最为旺盛,艾草又被称之为纯阳之物,所以艾灸作用于人体可以最大限度的补益人体阳气,真真正正的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三伏艾灸有什么作用?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的功效早就被人们熟知,而艾灸在三伏这个特殊的天气里究竟有多大的功效呢?
提高阳气,一年不生病!
阳气是人们生存的根基,人的阳气不足,那么就会百病缠身!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补益阳气是人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比如晒太阳就是补益阳气的好方法,但是如果想更好的补益人体阳气的话,那么三伏天艾灸就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三伏是整个夏季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一年只有一次,艾灸又是补益阳气最好的方法,所以这个时候选用雷火艾条艾灸补益阳气,一年都不生病!
三伏天提升阳气,预防保健推荐艾灸大椎穴、关元穴、足三里。
冬病夏治的好机会!
夏天人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冬天经常出现的鼻炎、咳嗽、关节炎等疾病在夏季没有经过调理就已经好转了,其实不是疾病好转了,而是在夏季这个天气比较热的季节,寒邪的力量变弱了,于是他就隐藏在体内较深的位置,等到冬季寒邪旺盛的时候,伺机发作。
但三伏天的时候自然阳气最旺盛,人体顺应自然的变化,人体阳气也往外生发,这个时候人体内隐藏较深的邪气也会生发到人体的浅表位置,此时如果用艾灸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提高阳气,驱散病位较浅的寒邪,达到冬季发病频率减少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三伏天想要祛除冬季寒邪疾病,推荐艾灸大椎穴、肺腧穴、膏肓穴、足三里,关节疾病艾灸局部阿是穴。
三伏祛湿效力强!
夏天到了,很多人出现疲劳、嗜睡、乏力、头昏等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出现这种情况呢?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
中医认为,“湿”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由于人们会受到环境和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人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湿邪的侵袭,而三伏天是排寒化湿最好的季节,艾灸可很快袪除以前堆积的寒湿,选择正确的穴位进行艾灸,”不仅能够有效的去除身体之中的湿邪,同时还具有预防各种各样疾病的功效。
三伏想要祛湿,大家可以艾灸丰隆穴、水分穴、足三里。
三伏天艾灸的保健穴位!
以上就是针对各类病症调理的穴位,但是如果我们要在三伏天保健呢,我们需要艾灸什么穴位?
儿童
身柱穴
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身柱穴顾名思义是身体支柱的意思,在日本,身柱穴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艾灸这个穴位有提升阳气、祛风退热、降逆止嗽等功效。
神阙穴
神阙穴又叫肚脐,《厘正按摩要术》中记载神阙穴:“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神阙穴是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的枢纽,艾灸此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中青年
气海
气海位于肚脐下1.5寸的位置,中医认为气海穴为人体先天元气聚会之处,男子生气之海,主一身气疾,所以艾灸此穴有补益元气、调畅气机的功效。
三阴交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所以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因此被称为女性的必灸穴!艾灸此穴可以起到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的作用。
老人
关元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类经图翼》: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畜血之处,艾灸此穴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既补气又补血,又能调理诸虚百损。
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古语云“长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因为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所以艾灸此穴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
三伏天采用这些灸法效果显著!
督脉灸
“督脉”被中医称之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通过刺激背部督脉和督络,腠理疏松,百脉通畅,能起到强壮真元,祛邪扶正,调和阴阳,使得气血流畅,从而治愈顽疾。适合于督脉诸证和慢性、虚寒性疾病。
悬灸
悬灸方法简便实用并且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的伤害,可以随意调控,一般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添加特殊药物调配的雷火神针悬灸,使得温灸效力更强!
艾灸点燃后放于穴位上,距离皮肤约7厘米左右,以局部温暖舒适为度。由于有些热感迟钝或者小孩子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热的程度,因此灸疗师可将食中二指置于身柱两侧,感知艾灸的温度来调整艾条的高度。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左右。
隔姜灸
在夏季,尤其是伏天内,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适当吃些生姜能起到防治作用,另外中医认为:姜可以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等,所以在三伏天的时候运用隔姜灸,对于一些虚寒类的疾病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
在穴位上放一片生姜(可以在生姜上扎几个孔),这样还可以起到保护穴位的皮肤,艾绒燃烧将生姜的辛温之气进入人体,效果更佳。
三伏天艾灸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调理不系统将影响疗效
去年一位鼻炎患者三伏调理,艾灸后症状减轻,嘱其中伏继续调理,而患者没有坚持调理,以至于去年冬季鼻炎又复发来就诊,备受疾病煎熬的他后悔莫及,由此来看,如果只是调理一两次,缺乏系统,疗效都会大打折扣。
三伏天艾灸是一个系统疗法,一般来说,10天为一个疗程,三伏天一共分3个疗程,每个疗程穴位艾灸至少要坚持三次,若要加强效果,最多可艾灸五次。
注意事项2:三伏天艾灸适合所有人群
三伏天做艾灸可以预防多种冬病,主要是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和与虚寒有关的关节痛的疗效比较显著,比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胃痛、肺气虚引起的感冒等。艾灸能提升阳气,没有明显疾病的人群在三伏天艾灸也能补阳驱寒、预防疾病,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一岁多的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徐州十佳妇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