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开启合肥智造新纪元远赴重洋闯入新时代

凉菜 2020年06月03日

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由过剩转向短缺,国内制造业不经意间遭遇 刘易斯拐点 。

在多数制造业企业,庞大的工作量及其简单重复的工作程序,让很多青年工人望而却步。当下, 80后 成为一线工人的主体。在这些新生代工人中,他们的所思所想都在发生着改变。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传统制造业依靠原有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推动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诚然,转型升级必然带来阵痛,但这些阵痛并没有阻止企业向前探索的勇气和步伐。在合肥,一些具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开始在阵痛中找到了新出路, 机器换人 是大势所趋。

智能化,将是的最高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工业将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生产,给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工业机器人爆发性增长,未来可期!

机器人 投身汽车生产

自动化焊接工艺,柔性化生产模式 。步入江淮汽车乘用车三厂焊装车间,一幅这样的标语格外醒目。

同样是焊装车间,这里明显不同于其他地方。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环视整个车间,很难看到工人。从事焊装的全是一排排机械手臂,在一片电弧火花中,一台台汽车完成焊装 走 出流水线。

整个车间,像这样的焊装机器人共有187台,主要承担搬运、焊接、弧焊三种工作。

从2012年8月开始,江汽乘用车三厂焊装车间开始引进机器人,这条生产线也因此被称为国内首条自主品牌汽车装备企业独立承接的高端焊装线。

机器人投身焊装线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一台焊装机器人单天作业量可达400~440台,大概等于 ~5名工人的劳动量。 机器人焊装,工艺一致性非常高,保障了品质,也杜绝了人、机、工件的交叉作业,保证了安全。 江汽乘用车三厂焊装车间主任张涛说。

人力操作则明显不同。一条焊装生产线,受工人年龄、劳动量、个人情绪及作业熟练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导致产品工艺随意性、品质波动性较大,也降低了车辆外观的美观度。

相对于人力成本而言,机器人成本较低。一台机器人使用寿命可达15年,每两年需保养一次,算上更换线束、润滑油等相关费用,每月成本仅我们真的不要再争议了在1200元左右。

一名点焊作业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每月大概在7000元左右,成本明显高于机器人。 张涛说,正是基于机器人的优越性,今年还在规划弧焊机器人购置项目,推进机器人自动化作业方式。

本土企业牵手汽车 大鳄

在江汽乘用车三厂焊装车间的机器人中,有不少来自巨一自动化。巨一自动化,成立于2005年1月,前身是合肥工业大学汽车装备工程技术研究所,是产学研合作的典型结晶。


盆腔炎下腹隐痛
脑梗塞喝什么汤
心力衰竭会心慌气短吗
二岁半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友情链接: 最全的天长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