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士吊唁季羡林先生燕园从此无此音金梦世界

菜谱 2020年12月13日

社会各界人士吊唁季羡林先生:燕园从此无此音

7月13日,公众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纪念大厅吊唁季羡林先生。当日,生前友好、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公众前来吊唁国学大师季羡林。7月11日上午,我国着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辞世,享年98岁。 新华 申楠 摄 新华北京7月13日电(李丹丹)2009年7月11日,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季羡林先生的灵堂搭建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纪念大厅,从7月12日下午至17日接受师生和公众的吊唁,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5点开放。13日上午,来到百年讲堂,采访了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听他们讲述自己眼中季先生。

“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珍惜据台湾“今日”报道时间”

季先生平时喜欢散步,在散步时也不忘记思考,所谓“路不空行,行必有思,思必有得。”“有次一位上午向他约稿,他在散步的时候就把腹稿给打出来了,到下午两点上班前这篇稿子就已经完成了。”王树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已经退休的研究员,也是季羡林先生的学生,对于季先生珍惜时间的这一点,他感触颇深。“在国外开会的时候,别人在开会间隙会出去逛街,但是季老除了开会就是在旅馆里看书。”

王树英说,季先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珍惜时间。”

季先生在《罗摩衍那》后记中写道:"我恨不能每天有48小时用来工作,我始终不敢放松一分一秒。如稍有放松,静夜自思就感到十分痛苦,好像犯了什么罪,好像在慢性自杀。"在《九十述怀》中他曾幽默的说道他的生活习惯:"先天下之早点而早点"。如此惜时,如今能有几人能够做到?

7月13日,一位曾经参加抗美援朝的广东籍老兵陈义生在灵堂前深切缅怀季羡林。

“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在悼念现场,一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70多岁的老兵张义生给季羡林献上他的一本书还有一封信。这本名叫《岁月无垠》的书与季先生的《牛棚杂忆》颇有渊源。“他的《牛棚杂忆》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关于文革的事情,张义生一直不愿意谈起,《牛棚杂忆》中季先生直面困难的勇气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于是他决定把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和见闻也写下来,“原本打算写完后给他看一下,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走了。”张义生说起这件事充满了遗憾。

在老人眼中,季先生是个纯粹做学术的人,为了真理说话做事从来不怕得罪别人,更不怕“秋后算帐”。“看过他的《牛棚杂忆》就知道他是个正直的人,绝不阿谀逢迎。很多人写历史往往有失偏颇,而他相关国家和地区也仍有一定资源和决心防止债务危机走向最坏情形。是公平客观的,不会把自己的事业当成升官发财的途径。”说到这里,老人感叹了一声:“现在的人什么理想都没有,应该向季羡林学习。”

“我喜欢的人约略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或者低声细语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佛山心影》里的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季先生自己的写照。

白银牛皮癣治疗费用
小孩厌食怎么办
张掖白癜风去哪治疗
友情链接: 最全的天长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