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疗大师毕生灸疗诀窍

菜谱 2020年02月11日
灸疗大师毕生灸疗诀窍,倾囊相授(附其高血压温灸法)

  懂艾灸的,想必都知道《马氏温灸法》这本经典著作吧。这本艾灸入门必读经典,是艾灸大师马少群先生艾灸行医数十载的经验之谈。老人们写的东西还是实在啊,算是人人都能看得懂的说明书吧。

  马氏的温灸,治慢性病是它的一个亮点,今天主要介绍这位灸疗大师的艾灸治病要诀,相信你看完会对艾灸有更多的启发。

  天津名老中医马少群先生(1903—1992)自创马氏温灸法,随后九年治病救人,虽然小有成就,仍不知灸可治难病大症。1943年时,马先生本人因为过度劳累,相继患上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胃部不适,求治于中西医,然无济于事,几乎丧失信心。

  绝望之时,经夫人启发,且想到慢性病多是因气血阻滞,而温灸不像直接灸接触皮肤,最善于通调气血,于是决定再度研究温灸以图自治。不想一个月就见效,灸至一年,几乎完全康复。以后数年里,先生研究并广泛免费诊治病人。

  1976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心脑血管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请马先生用温灸治疗,第一次治疗两个月,病情大见好转。第二次治疗半年后身体几乎恢复正常。

  1、灸疗部位分清主次

  慢性病日久,常常导致病体上盛下虚,上热下寒,这种情况应先重灸病体中下部穴位。等中下部灸通,再酌情增加上部穴的灸量,则“上盛”“上热”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随之松动。内热盛,脏腑积滞重的病例灸法类似,此等宜先灸四肢穴,等四肢经穴灸通,再增加躯干部穴。

  2、久病羸弱者,以“小火”为先

  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热(喜凉恶热)者,马先生一般嘱其先以下五日穴灸治:

  一日中脘,足三里;二日环跳,阳陵泉;三日风市,申脉;四日肩髃,曲池;五日风池,绝骨。五日后再选穴灸治。

  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寒(喜寒恶寒)者,先生则嘱其按以下四日灸治:

  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枢、气海;3日关元、三阴交,4日内关、照海。4日后再选穴灸治。因病体虚弱,只宜先小通小补,否则病体不能受艾火出现口干,咽痛头晕,等反应。

  3、灸贵于早,持久

  急性病越早灸越好,慢性病又应持之以恒。慢性病患者,少则两三个月,半年,多则更长。

  症状已消失,还不能认为是病已根治,须以穴位触诊再做验证。施灸不单是为了解除症状,而更要以除病,健身为最终目的。

  4、灸贵通腑气

  各种慢性病,一般会导致腑气的呆滞,灸治要先通腑气,这样可以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趋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故中脘,足三里等健脾胃之穴为治疗各种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灸量掌握:马先生总结出温灸每穴每次的一般灸量是,头面部穴灸20分钟;背部及四肢穴灸25分钟;胸腹部穴灸30分钟。(使用温灸工具可酌情加长时间)

  灸药配方:先生习惯在施灸时将少量灸药掺入青艾绒,其配制如下: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夜明砂(微炒)6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大葱根干蒂6克,木通9克,白芷6克。以上药味共研细末即成所用灸药,可与500克青艾绒配用。

  1959年春,有一针灸学家对马先生说道:“灸法不治高血压,你知道不?”答道:“知道。”先生反问道:“灸法为什么不治高血压?”针灸学家不语。

  先生接着说道:“那是指直接灸法。因灸灼痛,致神经紧张,使血压上升。不只此,凡能致神经紧张的事皆能使血压上升。温灸是间接灸法,经温热刺激后具有安定神经的作用,故血压下降。灸后不仅无害,而且有效。”

  马先生根据自治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以下高血压灸法

  一日中脘,足三里

  二日环跳,阳陵泉

  三日风市,申脉

  四日肩髃,曲池

  五日风池,悬钟

  六日身柱,腰阳关,三阴交

  七日委中,照海

  八日百会,哑门,列缺

  所有穴位25—30分钟

  注意:

  1、高低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均可按此法灸治;

  2、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神阙)30分钟。

急性肝炎吃什么食物好的快
动脉硬化吃通心络会好吗
云南治疗男科方法
更多阅读
友情链接: 最全的天长美食攻略